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陳丹
山東魯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泰控股集團)總部位于濟寧市太白湖新區,集團公司資產總額達到90億元,營業收入突破70億元,現已成為集化工、能源、新材料、供應鏈物流、管理輸出、資源開發于一體的國有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
該企業研發中心按照培育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高分子新材料和高端精細化工兩大方向,開展延鏈、補鏈、強鏈的科技研發和轉化工作,相關產品廣泛應用汽車、電子、建材等多個領域實現了“以塑代鋼”,替代國外進口。
突破沖擊強度卡點
產品實現進口替代
近日,走進魯泰控股集團研發中心,各個實驗室內一派繁忙景象。實驗室內,研發人員正在做新型復合材料小試試驗,有的正在測量材料色調、有的正在進行產品密度測試,有的正調試相關儀器。
“我們的石墨烯高分子復合材料研發中心成立于2016年,聚力‘新材料提質向新、化工轉型向綠’中心任務,致力于高分子復合材料及綠色精細化學品研發。研發中心團隊由3名博士和5名外聘專家帶頭,30余名碩士組成,先后與美國普利斯頓大學、山東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科研合作關系。目前已開展自主研發項目20余項、儲備新材料77種,形成4大系列、66種產品。”研發中心研發部負責人王良廣博士在實驗室內邊走邊介紹。
“我現在正在做的是,材料密度的測量。”只見檢測人員將用鑷子將一塊材料輕輕拿起,進行試驗。“經過儀器測量,這種復合材料的密度為1.45克/立方厘米,符合客戶標準。”王良廣介紹,該材料屬于模殼注塑材料,將用于水處理管道的連接頭。據了解,傳統的水處理管道材料以不銹鋼和鐵為主,不僅沉重容易生銹而且使命壽命短,常見的高分子復合新材料品類中,以進口為主。魯泰控股集團研發中心以PVC樹脂為原材料,通過添加功能助劑將其改性,實現了材料再造,突破了低溫狀態下沖擊強度技術卡點,通過市場客戶3萬次的專業試驗,實現了進口替代。
此外,研發中心開展的軟質PVC導電防靜電材料研制及應用項目,解決了導電助劑在PVC基材中團聚的技術難題,實現了導電助劑在PVC基材中的均勻分散,降低了材料成本,提高了導電性能,開發出具有永久防靜電性能、可用于電子通訊、實驗室等場景的系列產品。
產學研發力握指成拳
以塑代鋼開辟新市場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一直是魯泰控股集團的目標與追求。近年來,研發中心專利申報數量、授權數量、發明專利授權數量穩步提升,發明專利授權率達到80%以上。目前,研發中心共授權專利40余項,其中,國際專利1項、發明專利29項。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年研發中心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PVC注塑料類產品全國首家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企業;2023年研發中心通過山東省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
“根據國家以塑料代鋼政策導向,2023年研發中心瞄準了礦用托輥市場,致力于開發高性能的高分子托輥材料,解決傳統金屬托輥存在的質量大、易腐蝕、耐磨性差等問題。我們采取揭榜掛帥的方式,組建了技術攻關團隊,研發團隊設計驗證了200多個小試配方,篩選原材料、助劑600余種,開展中試驗證30多次,歷經8個月的不懈努力,攻克了高分子托輥管體材料在耐磨、耐低溫、高強力學強度等方面的技術難題,成功開發出高耐磨、高韌性、耐低溫的高分子托輥管體材料,性價比更高。”該項目負責人高虎介紹,新產品將原本重達100多斤的金屬托輥,降至40斤左右,不僅方便工人拆裝、更換,更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其耐磨性有效提升,將托輥的使用壽命由1年提升至3到5年。
高分子托輥材料技術的突破也促成魯泰控股集團與非金屬托輥行業標桿企業煙臺佶楷強強聯合,雙方合資成立了魯泰佶楷新材料公司,新公司2024年注冊成立,其高分子托輥母料一次試生產成功,生產設備安裝試生產調試一次成功。實現了“當年成立,當年生產,當年見效”為魯泰控股集團新材料產業板塊注入新活力。
2025年6月,魯泰控股集團依托研發中心,聯合山東大學、山東亞歷新智機器人科技公司成功揭榜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輕質寬頻吸波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獲省政府立項資金980萬元,實現了濟寧市市屬國有企業承接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零”的突破,這標志著魯泰控股集團在新材料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和技術實力走在全省前列。
|